发布日期:2025-10-08 20:43 点击次数:181
你是否经常有这样的困扰:明明没做什么重活,却总觉得疲惫不堪、精神不济;站起来时偶尔会头晕眼花,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;弯腰拿东西时,还会感觉腰膝酸软……
如果你中了两条以上,那在中医看来,大概率是 “肾精亏虚、气血不足” 在作祟。而想要从根源上调理,就绕不开我们身体里的 “三巨头”—— 肝、脾、肾。
为什么调理要从肝、脾、肾入手?
中医里有个核心逻辑:“气血是生命的根本,而肝、脾、肾是气血的'生产车间’和'储存仓库’”。
肝藏血、主疏泄:肝就像 “血液调度员”,白天把血液送到全身供能,晚上把血液收回来 “休养”。若肝功能失常,气血运行会 “堵车”,人容易没精神、头晕;
脾为后天之本、气血生化之源:我们吃的饭、喝的水,全靠脾 “加工” 成气血;若脾虚,补品难吸收还易生 “湿气”,让人累得没力气;
肾为先天之本、藏精:肾里的 “肾精” 是生命的 “原始能量”,能转化成气血。肾虚不仅会致腰膝酸软,还会让气血 “储备量” 不足,人会越来越没劲儿。
所以,想要补气血、改善疲惫,关键是把肝、脾、肾一起调理好。今天就分享一个简单小方子 ——白术、菟丝子、丹参煮水,三味药兼顾补肝、补肾、补脾,还能气血同补。
三味药的 “黄金搭配”:剂量、用法全说明
这个方子的妙处在于 “补而不燥、行而不耗”,既能补养脏腑,又不会给身体添负担。具体怎么用,往下看:
图片
1. 药材剂量(每日 1 剂,常规参考)
白术:10-15 克(选 “大白术” 更佳,健脾益气效果更稳);
菟丝子:10-12 克(建议提前用温水泡 10 分钟,更容易煮出药效);
丹参:6-10 克(注意不要过量,避免刺激肠胃)。
注:以上剂量为成人常规参考,具体可根据个人体质调整(比如脾胃特别弱的人,白术可减至 10 克;肾精亏虚明显的人,菟丝子可增至 12 克)。
2. 煮水方法(超简单,新手也能会)
把白术、泡好的菟丝子、丹参一起放进砂锅(或陶瓷锅,别用铁锅);
加足量清水,没过药材 3-5 厘米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,慢煮 20-25 分钟;
煮好后滤出药汤,分 2 次喝(早晚各 1 次,饭后半小时喝,对肠胃更友好);
剩下的药渣可以再加水煮 1 次,避免药效浪费。
哪些人适合用?这 3 类体质别错过
这个方子温和又实用,尤其适合以下几类人群:
气血不足、疲劳乏力的人:比如经常加班、熬夜的上班族,总觉得没精神、脸色苍白,喝几天能明显感觉精力变足;
脾肾虚弱、腰膝酸软的人:比如中年朋友,或者生完孩子的女性,弯腰做家务时觉得腰累,走几步就腿软,坚持喝能改善腰膝不适;
肝血不足、偶尔头晕的人:比如蹲久了站起来会头晕,或者平时容易眼干、看东西模糊的人,这个方子能补肝血、调气血,缓解头晕。
调理要 “慢”,更要 “对症”
这个小方子虽然方便,但不是 “万能药”。如果喝了 3-5 天后,疲惫、头晕的症状没有改善,甚至加重,一定要及时停服,找专业中医辨证调理。
毕竟,每个人的体质不同,适合的调理方法也不一样。与其盲目试方,不如找准根源,才能真正把身体调顺、把气血补起来。
感谢您的阅读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“岙” 字读音有讲究,既不是 tūn 也不是 qiáo,正确读音快来了解下~
下一篇:没有了